实验教学智能管理系统
2011年江苏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验收标准
发布日期:2011-11-21
 

附件2:

2011年江苏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验收标准

 

一、验收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1.实验教学40分)

1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10分)

2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10分)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0分)

4.教学效果与教学成果10分)

2.实验队伍20分)

5队伍建设(10分)

6.队伍状况(10分)

3.管理模式20分)

7管理体制(5分)

8信息平台(5分)

9运行机制(10分)

4.设备与环境20分)

10仪器设备(10分)

11维护运行(5分)

12环境与安全5分)

5.特色项目(10分)

实验教学中心在实验教学、实验队伍、管理模式、设备与环境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中做出的独特的、富有成效的、有积极示范推广意义的成果。

 

1.本附件依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1年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报工作的通知》(苏教高〔201117号)要求,列出了三类省级示范中心验收标准,“十一五”期间建设的省级示范中心原则上参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验收内容及标准。

2.带“”号为重点考察项目。


二、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验收内容及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内涵及相关主要观测点

1.实验教学

40分)

1.教学理念

与改革思路

10分)

①学校教学指导思想明确,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重视实验教学,相关政策配套落实

②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思路清晰、规划合理、方案具体,可操作性强

实验教学定位合理,与理论教学统筹协调,安排适当

2.教学体系

与教学内容

10分)

①建立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涵盖基本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等,综合设计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根据学科不同应达到一定比例

②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实验项目不断更新

③实验教学大纲充分体现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安排适宜学生自主选择

④实验教材不断改革创新,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自主训练,鼓励自编实验教材(讲义)

3.教学方法

与教学手段

10分)

①重视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实验项目选择、实验方案设计有利于启迪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②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形成多元化学习方式

③实验教学手段先进,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

④建立科学、规范的实验考核方法,统筹考核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激发学生实验兴趣,提高实验能力;具有开展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评机制

4.教学效果

与教学成果

10分)

①教学覆盖面广,实验开出率达100%,教学效果好,学生实验兴趣浓厚,对实验教学评价总体优良

②学生基本知识、实验基本技能宽厚扎实,踊跃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获取一定数量的创新成果,如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竞赛获奖等

实验(实践)教学成果丰富,有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优秀教材奖、优秀课程奖(精品课程)、优秀课件奖等

④注重共建共享,有广泛的辐射作用

2.实验队伍

20分)

5.队伍建设

10分)

①学校重视实验队伍(包括教学、技术、管理队伍)建设,具有相应人员的聘用、晋升、考核体系

②政策措施得力,能引导和激励高水平教师积极投入实验教学,鼓励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组建团队进行教学

实验队伍培养培训制度健全落实,富有成效

6队伍状况

10分)

①实验教学中心负责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者博士学位,鼓励具有正高级技术职务人员担任负责人

②实验教学中心队伍,结构(包括职称、年龄、学历)、数量合理,专兼结合,核心骨干相对稳定,专职人员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不少于30%

③实验教学队伍教学科研创新能力强,实验教学水平高,积极参加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社会应用实践,广泛参与国内外同行交流

④实验教学队伍教风优良,治学严谨,勇于探索和创新

3.管理模式

20分)

7.管理体制

5分)

①实施校、院级管理,资源共享,使用效益高

②实验教学中心主任负责制,中心教育教学资源统筹调配

③实验室建设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

8.信息平台

5分)

①建有网络化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

②具有丰富的网络实验教学资源

③实现网上辅助教学和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构建师生互动交流平台

9.运行机制

10分)

①实验教学中心开放运行,运行状态良好,工作量饱满

②管理制度规范化、人性化,以学生为本

③实验教学评办法科学合理,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完善④学校重视实验教学及运行经费投入,经费投入制度化,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经费充足

4.设备与环境

20分)

10.仪器设备

10分)

①实验设备配置合理,数量充足,能满足实验教学需要

②仪器设备使用效益高,为学生开展综合性、创新性训练提供支撑

③具有一定数量的改进、自制仪器设备,教学效果良好

11.维护运行

5分)

①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健全,固定资产账、物相符率达100%

②维护措施得力,设备完好率达90%以上

③仪器设备维护经费足额到位,仪器设备平均年更新改造率符合标准(机电类5%以上,电子仪器8%以上,计算机15%以上)

12.环境与安全

5分)

①实验室面积、空间、布局科学合理,满足实验教学需要

②实验室设计、设施、环境体现以人为本,安全、环保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应急设施和措施完备,重点场所应实行实时监控

③具有校级实验室安全工作制度

④建有完善的师生安全教育管理体系,警示标志醒目

5.特色项目

10分)

实验教学中心在实验教学、实验队伍、管理模式、设备与环境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中做出的独特的、富有成效的、有积极示范推广意义的成果。

三、学科综合训练中心验收内容及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内涵及相关主要观测点

1.实验教学

40分)

1.教学理念

与改革思路

10分)

①学校教学指导思想明确,重视实验教学和综合训练,促进学生由较单一的知识和技能训练向学科综合训练与创新实践训练的方向转化,相关政策配套落实

②实验教学改革和学科综合训练中心建设思路清晰、规划合理、方案具体,可操作性强

实验教学定位合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实践训练)融合贯通

2.教学体系

与教学内容

10分)

①瞄准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建立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集学科(工程)基础训练,先进技术训练,创新实践训练和综合素质训练为一体的开放式新型(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②教学内容注重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 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融入科技创新和实验教学改革成果,实验项目不断创新

③实验教学大纲充分体现实验教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明确,让学生在学科综合训练中掌握本专业技术发展、工艺路线和技术应用

④实验教材不断改革创新,体现学科专业交叉、融合趋势,适应行业发展和专业建设需要,有利于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培养和开展学科综合训练

3.教学方法

与教学手段

10分)

①重视实验技术研究,实验项目选择、实验方案设计有利于启迪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②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形成以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为主的学习方式

③实验教学手段先进,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

④建立多元实验考核方法,统筹考核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激发学生实验兴趣,提高实验能力

4.教学效果

与教学成果

10分)

①教学覆盖面广,实验开出率高,教学效果好,学生实验兴趣浓厚,对实验教学评价总体优良

②学生专业知识宽厚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强,具备综合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工程素质,学生有正式发表的论文或省部级以上竞赛奖等

③实验(实践)教学成果丰富,有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优秀教材奖、优秀课程奖(精品课程)、优秀课件奖等

④注重共建共享,鼓励跨院系、跨学科建设,辐射示范作用强

2.实验队伍

20分)

5.队伍建设

10分)

①学校重视实验队伍(包括教学、技术和管理队伍)建设,规划合理

②政策措施得力,能引导和激励教师积极投入实验教学,有吸引高水平学科专业带头人、企业专家参与实验教学政策措施

实验队伍培养培训制度健全落实,富有成效

6.队伍状况

10分)

①实验教学中心负责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学位,鼓励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担任负责人

②实验教学中心队伍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核心骨干相对稳定,与理论教学队伍互通,富有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经验;专职人员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不少于30%

③实验教学队伍教学科研创新能力强,实验教学水平高,积极参加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社会应用实践,广泛参与国内外同行交流

④实验教学队伍教风优良,治学严谨,勇于探索和创新

3.管理模式

20分)

7.管理体制

5分)

①实施校、院级管理,实验教学资源集成整合,使用效益高

②实验教学中心主任负责制,中心教育教学资源统筹调配

③实验室建设与学科专业建设紧密结合

8.信息平台

5分)

①建有网络化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

②具有丰富的网络实验教学资源

③实现网上辅助教学和网络化、智能化管理

9.运行机制

10分)

①实验教学开放运行,保障措施落实得力,中心运行良好

②建有实验室与学科专业建设运行管理机制,管理制度规范化、人性化,以学生为本

③实验教学评价办法科学合理, 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

④学校重视实验教学及运行经费投入,经费投入制度化,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经费充足

4.设备与环境

20分)

10.仪器设备

10分)

①实验室集教学、科研、培训多种功能于一体,装备先进,组合优化,配置合理,满足学科综合训练实验教学要求,

②仪器设备使用效益高,为学生开展综合性、创新性训练提供支撑

③自主开发研制的实验仪器设备占有一定比例,能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进行必要的技术革新和创新实验研究,体现行业技术发展水平,在同类型实验室中具有特色和比较优势

11.维护运行

5分)

①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健全,固定资产账、物相符率达100%

②维护措施得力,设备完好率达90%以上

③仪器设备维护经费足额到位,仪器设备平均年更新改造率符合标准(机电类5%以上,电子仪器8%以上,计算机15%以上)

12.环境与安全

5分)

①实验室面积、空间、结构布局科学合理,满足教学需要

②实验室设计、设施、环境体现以人为本,安全、环保,符合国家标准,应急设施和措施完备,重点场所应实行实时监控

③具有校级实验室安全工作制度

④建有完善的师生安全教育管理体系,警示标志醒目

5.特色项目

10分)

实验教学中心在实验教学、实验队伍、管理模式、设备与环境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中做出特色鲜明、富有成效、有积极示范推广意义的成果。

四、校企合作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验收内容及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内涵及相关主要观测点

1.实验教学

40分)

1教学理念

与改革思路

10分)

①学校具有清晰的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重视实验教学改革,注重深化校企合作,相关政策配套落实

②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思路清晰,有良好的工程教育改革思路,行业专家、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制订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可操作性强

实验教学定位合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实践训练)统筹协调,安排适当

2教学体系

与教学内容

10分)

①建立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行业专家、企业专家共同开发系列课程,把企业实际项目嵌入高校实践训练体系,同时在企业应开设实验(实践)课程或者学生到企业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②教学内容注重模拟企业真实的生产生活状况,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

③实验(实践)教学大纲充分体现工程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实验课程、实验教材、实验项目不断改革创新,有利于学生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培养

④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除承担学历教育的实践教学外,还承担企业工程人员培训任务,高校教师与企业人员双向兼职,合作开展技术与产品研发

3教学方法

与教学手段

10分)

①重视工程实践教育,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②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按照专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和教学大纲组织和实施工程训练,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进行培养训练,实现校内培养、工程训练和企业岗位实践的有机融合

③实验教学手段先进,引入现代技术,融合多种方式辅助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

④建立多元人才考核与评价体系,与合作企业共同制订培养标准和考核要求,共同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和评价

4.教学效果

与教学成果

10分)

学校和企业深度融合搭建平台,为学生构建一套完整的校内外实验(实践)课程体系,学生兴趣浓厚,总体评价优良

②积极支持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踊跃,获得的科技成果多,有正式发表的论文、专利或省部级以上竞赛获奖等

③实验(实践)教学成果丰富,有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优秀教材奖、优秀课程奖(精品课程)、优秀课件奖等

④注重共享共建、合作互利,有比较广泛的辐射和示范作用

2.实验队伍

20分)

5队伍建设

10分)

①学校重视实验队伍(包括教学、技术和管理队伍)建设,规划合理

②政策措施得力,能引导和激励教师积极投入实验教学,有吸引高水平学科带头人、企业专家、行业专家参与实验(实践)教学的政策措施

实验队伍培养培训制度健全落实,富有成效

6队伍状况

10分)

①实验教学中心负责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学位,鼓励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担任负责人

②实验教学中心队伍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核心骨干相对稳定,与理论教学队伍互通,富有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经验;专职人员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不少于30%有一定数量的企业高级职称以上的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实验教学队伍教风优良,治学严谨,勇于探索和创新

3.管理模式

20分)

7管理体制

5分)

①有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机制,设有校企共同参与的专门管理机构,双方签订合作建设协议并有良好的运作基础

②实验(实践)教学资源集成整合良好、统筹调配,有企业实训基地作支撑

③实验教学中心主任负责制

8信息平台

5分)

①建有网络化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

②具有丰富的网络实验教学资源

③实现网上辅助教学和网络化、智能化管理

9运行机制

10分)

①实验教学开放运行,保障措施落实得力,中心运行良好

②管理制度规范化、人性化,以学生为本

③实验教学评价办法科学合理,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完善, 制定有校企合作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标准,实行定期评估机制,培养效果有保障

④实验教学运行经费投入制度化,学校注重经费投入,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经费充足

4设备与环境

20分)

10仪器设备

10分)

①实验室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多种功能于一体,装备先进,组合优化,配置合理,满足实验教学要求

②仪器设备使用效益高,为学生开展综合性、创新性训练提供支撑

③自主开发研制的实验仪器设备占有一定比例,能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进行必要的技术革新和创新实验研究,体现行业技术发展水平,在同类型实验室中具有特色和比较优势

④鼓励企业捐赠仪器设备与高校共建实验室

11维护运行

5分)

①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健全,固定资产账、物相符率达100%

②维护措施得力,设备完好率达90%以上

③仪器设备维护经费足额到位,仪器设备平均年更新改造率符合标准(机电类5%以上,电子仪器8%以上,计算机15%以上)

12环境与安全

5分)

①实验室面积、空间、结构布局科学合理,满足教学需要

②实验室设计、设施、环境体现以人为本,安全、环保符合国家标准,应急设施和措施完备,重点场所应实行实时监控

③具有校级实验室安全工作制度

④建有完善的师生安全教育管理体系,经常开展师生安全、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教育,警示标志醒目

5.特色项目(10分)

实验教学中心在实验教学、实验队伍、管理模式、设备与环境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中做出特色鲜明、富有成效、有积极示范推广意义的成果。